首页 综合金融文章正文

深交所大会背后的真相: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秀?

综合金融 2025年05月21日 11:04 5 author

深交所全球投资者大会:一场精心粉饰的资本盛宴?

一年一度的深交所全球投资者大会,与其说是为了促进全球资本的健康流动,不如说是精心策划的一场“秀”。在这场秀中,数据被美化,风险被掩盖,只为了营造一种“投资中国,稳赚不赔”的虚假繁荣景象。大会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辞藻,掩盖不了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。

虚假的繁荣:数据注水与选择性展示

李明副主席在致辞中列举了一系列“亮眼”的数据,比如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创新高、回购股份力度加大、沪深300股息率接近3.6%等等。这些数据乍一看的确令人振奋,但仔细推敲,却充满了水分和陷阱。首先,分红总额创新高,并不代表所有投资者都能享受到这份红利,很多小散户可能连跑赢通胀都困难。其次,回购股份往往是为了提振股价,而不是真正为了回报投资者。最后,沪深300股息率看似诱人,但考虑到A股市场的波动性,这点股息收益很可能被股价下跌所抵消。更何况,这些数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,那些业绩惨淡、亏损严重的企业,以及那些“割韭菜”式的资本运作,都被巧妙地掩盖起来了。大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滤镜,只展示那些光鲜亮丽的部分,而将那些丑陋不堪的现实隐藏起来。这不禁让人怀疑,这场大会的真正目的,究竟是为了吸引外资,还是为了掩盖真相?

李明副主席的“定心丸”:投资者真的可以安心吗?

李明副主席在大会上频频释放“定心丸”,试图让投资者相信中国经济的“确定性”和A股市场的“韧性”。然而,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,这种所谓的“确定性”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愿景,而非真实的承诺。投资者真的可以安心吗?恐怕答案并不乐观。

对外开放的糖衣炮弹:谁在享受红利?

对外开放的确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国策,但问题在于,谁在享受对外开放的红利?是那些占据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,还是那些拥有雄厚资本的跨国公司?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来说,对外开放带来的更多可能是竞争压力和风险。外资进入A股市场,固然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,但也可能加剧市场的波动性,甚至引发金融风险。更何况,很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,并非是为了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,而是为了攫取利润,一旦形势不利,他们随时可能撤离,留下遍地狼藉。

确定性的幻觉:经济数据背后的隐忧

李明副主席强调中国经济具有“完整的产业体系、齐备的基础设施、超大的市场规模”等优势,以此来证明投资中国的“确定性”。但这些优势并不能掩盖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,比如房地产泡沫、地方政府债务、人口老龄化等等。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,很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,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。更何况,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,内需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,这使得中国经济很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。所谓的“确定性”,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,随时可能被海浪冲垮。

A股的“韧性”:韭菜的自我修养?

李明副主席提到,面对今年4月初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市场震荡,中国的一揽子稳市“组合拳”迅速推出,A股市场迅速企稳回升,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和有力部署。但这种“企稳回升”真的是市场自身的力量吗?恐怕更多是依靠行政干预和国家队的救市。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稳定市场情绪,但长期来看,却会扭曲市场机制,损害市场的健康发展。更何况,每次救市都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投入,这些资金最终都将由谁来承担?恐怕最终还是那些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。

上市公司的“活力”:创新还是圈钱?

李明副主席极力渲染A股上市公司群体的“活力”,声称它们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,代表了中国最优质的企业群体。但事实果真如此吗?在A股市场,上市公司的“活力”往往与“圈钱”紧密相连,很多公司上市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发展壮大,而是为了套现走人,留下一地鸡毛。

科技成色与创新动能:一场资本的游戏

李明副主席提到,A股上市公司的科技成色和创新动能不断提升,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成,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超过4成。但这些数据并不能掩盖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“重概念、轻研发”的弊病。很多上市公司热衷于炒作概念,包装项目,以吸引投资者,但真正投入研发的资金却少得可怜。更有甚者,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增研发费用,骗取政府补贴,将创新变成了资本运作的工具。这种虚假的繁荣,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,也阻碍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。

分红与回购:是真金白银还是数字游戏?

李明副主席强调,A股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回报投资者,2024年分红总额和回购股份金额均创历史新高。但这种“回报”往往只是数字游戏。很多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很低,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,根本无法弥补投资者承担的风险。而回购股份的目的,往往是为了稳定股价,避免大股东的股权被稀释,而不是真正为了回馈投资者。更何况,一些上市公司在回购股份的同时,却在高管薪酬上大做文章,将投资者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。

低估值陷阱:价值洼地还是价值毁灭?

李明副主席认为,目前A股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,沪深300市盈率12.6,明显低于境外市场主要指数,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。但这种“低估值”很可能是一个陷阱。A股市场长期存在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,一些质地优良的公司被低估,而一些垃圾公司却被炒上天。投资者如果盲目追求“低估值”,很可能买到的是“价值毁灭”的股票,最终血本无归。更何况,A股市场的制度环境和监管水平与境外市场存在差距,这使得A股市场的风险更高,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。

制度型开放:画饼充饥的未来?

李明副主席大谈“制度型开放”,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,声称要加强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相容相通,让制度在推进双向开放中更好发挥固根本、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。但这种“制度型开放”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,能否真正兑现,仍有待观察。

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:谁说了算?

所谓的“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相容相通”,说白了就是要与国际接轨。但问题在于,谁来制定这些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?是中国,还是西方?如果是由西方主导,那么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,很可能丧失自主权,沦为西方资本的附庸。更何况,中国与西方的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,照搬西方的模式,很可能水土不服,适得其反。

外资的“理想、安全、有为”:一厢情愿的想象?

李明副主席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,强调中国过去是、现在是、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、安全、有为的投资目的地。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。近年来,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,以及中国营商环境的恶化,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撤离中国,或者减少在中国的投资。对于这些外资企业来说,中国已经不再是“理想、安全、有为”的投资目的地,而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地方。

香港金融中心:最后的遮羞布?

李明副主席提到,要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,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。但这更像是在为香港唱赞歌。近年来,随着香港政治环境的恶化,以及内地对香港的控制加强,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岌岌可危。香港的自由和法治受到侵蚀,使得外资企业对香港的信心大打折扣。所谓的“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”,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。

标签: 以太坊 DeFi Web3 元宇宙 NFT

发表评论

CryptoStocks Analyst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川ICP备202487841-5号 Power By Digital Wealth Strategies